詹天佑的故事
1、詹天佑名人故事1 詹天佑8岁那年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可是在这里,塾师所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老是“之乎者也”“天地君亲师”一类陈旧腐朽的东西,枯燥无味,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詹天佑对这一套腻烦透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他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
2、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3、岁赴美留学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农历3月17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他的父亲詹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生活。詹天佑从小就从大人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4、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詹天佑做出了一项创造:他运用“折反线”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段“人”字形的线路,使火车沿着斜的陡坡上山;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折返,朝另一方向斜着爬坡。这样就降低了坡度,不用挖隧道,由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就可以使列车安全上坡。
源头治超工作报告
1、坚持把治超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及时召开全局治超工作会议,加强治超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成立治超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各村(居)为本项工作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及超载超限车辆的源头管理,负责发动群众共同管理农路,发现超限、超载、污染路面的车辆,及时报告联合检查小组,并协助处理整治工作。
3、以上问题影响到治超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结合我站源头治超的相关情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十下一步工作安排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第四条 源头治超工作应当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协调配合、依法治理的原则。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源头治超工作,并将源头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源头治超工作。
西进运动的历史背景
1、西进运动的历史背景: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美国西部辽阔的土地,地广人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向西移民的活动就开始了。南部的奴隶主、北部的土地投机商和工业资本家、高利贷者和老百姓,都希望在西部获得土地。英国政府为了把殖民地人民限制在能够控制的地方,于1763年颁布了禁止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公告令。而美国独立战争粉碎了这一规定。
3、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坦桑尼亚
1、国土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910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坦桑尼亚的国土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5910万。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古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坦桑尼亚的国土面积为95万平方公里。 该国的人口数量约为5909万人,位居世界第24位,人口密度约为62人每平方公里。 坦桑尼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显示其人口增长速度之快。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通常简称为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
3、坦桑尼亚是一个位于非洲东部的独立国家,不属于任何其他国家。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通常简称为坦桑尼亚,是非洲大陆上的人类起源地之一。 该国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南侧,与肯尼亚和乌干达接壤,北部边界,与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相邻,西部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相接,东部则面临印度洋。
4、坦桑尼亚的国土面积约为947,300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在6,200万左右。这个东非国家东临印度洋,北界肯尼亚和乌干达,西接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南部与赞比亚、马拉维和莫三比克以及科摩罗群岛相毗邻。在非洲国家中,坦桑尼亚的国土面积排名第二,仅次于苏丹。
5、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坦桑尼亚的北部地区,早在20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曾生息繁衍。 在古代,坦桑尼亚的沿海城市是全球海上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据说中国的郑和船队还曾到此拜访过。 坦桑尼亚由内陆的坦噶尼喀和海岛的桑给巴尔两部分组成。
晋商为什么衰落
1、战争因素导致晋商衰落。鸦片战争后,俄国经济势力深入内地,导致中俄恰克图贸易衰落,晋商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同时,晋商创办的票号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晋商未能适应现代交通发展。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俄国对华贸易由陆路转向海上,山西作为商路要冲的地位逐渐丧失,导致山西商人活动舞台的缩小。
2、清末晋商衰落的原因:政治因素 随着清末政治环境的动荡,晋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朝廷内部腐败,导致税收增加,加重了商业经营的负担。同时,边疆多事,贸易政策的不稳定使得商业风险加大,严重影响了晋商的运营和发展。
3、清末晋商衰落的原因:政治因素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官员贪污盛行,晋商遭受官府盘剥和挤压。官场腐败导致商业环境恶化,削弱了晋商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因素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商业造成冲击。
诗歌的资料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广义的诗,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灵魂逃逸现实后的栖息方式。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